目前分類:觸動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轉貼;FB紛絲頁 學員的一篇文章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rmalink.php?story_fbid=859426614162058&id=828116253959761&notif_t=like&notif_id=1463057591167900

【理解也是一種療癒】

去年底的NLP 團圓活動中,播放了一支MV影片
當時內心完全投射共鳴影片的內容與歌詞 激動熱淚盈眶
節錄歌詞如下:
( 感謝Yvonne 的翻譯)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但願我知 自由滋味
但願我能 破除枷鎖
但願我能 暢所欲言
放聲明說 讓全世界都聽見
但願我能 傾倒我的愛
挪除 你我的隔閡
但願你知 我真是誰
你便會明瞭 人本應自由
若我曾明瞭 此生竟能
如雀展翅一般飛揚 是多麼棒的事
我必會奔向烈日 俯瞰大洋
更要盡情歡唱 因為我已知 
自由滋味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生活本來就不容易
誰都有難言之隱與壓力
誰都有不同的故事與議題
走進改變現狀的行家列車的旅程
帶給自己療癒與動力
走出囚籠 振翅飛揚
但願你我都明瞭了 自由的滋味 
還有 人本自由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毛老師當時說:
「改變現狀的行家」就像影片中的那一列車。
不同的車廂代表著不同的班級,每個車站代表不同的年份。
每站上車的人都不同。
每節車廂裡的乘客,背後都有個故事。
我希望每一位上車的朋友,
會因為在車上的短暫停留與休息,
當下車離開時,
都能帶著一顆愉悅輕鬆的心走出車站,迎向未來。


感謝你我都有趕上這趟列車旅途 !
以下是MV 連結:
《 I Wish I Knew How It Would Feel To Be Free》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eCAkrg4fNE

註:連結影片需用電腦播放
或者轉成電腦模式播放

 

 

了了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覺得孔子講「仁」,
講的不是我們過去讀到的宋明儒家朱熹等人所講的仁。

「仁」是二個人,
二個人在一起,就會發生互動與交流。
不同的交流形式就會產生不同的關係。

孔子講學,目的在建構系統,建構一套人與人之間、國與國之間、上與下之間的「良好關係系統.」-- 他稱之為「禮」。

「仁」講的是「感」 -- 有感,感受,感知,感通之意。
人與人交往,良好的關係是建立在「感」的基礎上。
要先能「感知到」他人內心的現在狀況,才能設想下一步的相應之道,才能讓對方感到被尊重、被滿足,才不會失「禮」,以維繫良好的關係。

與好友相處時感受到對方內心的需要。
與客戶相談時感受到對方的疑慮與需求。
離家子女感受到老家父母對陪伴的需要。
與晚輩相處感受到他們期待被肯定的需要。
與學生相處感受到他們期望被引導、被了解的心情。
這些就叫做「有感」,
孔子稱為「仁」,
現代人通俗的稱之為「覺察到」。

這是「毛子」的觀點,
是不是跟大家平常知道得很不一樣?

在網路時代,我們需要拿掉過去自以為是的框架!
知識權已不太重要,
因為信息的傳遞速度及散布的廣度馬上就會讓知識失去「賞味期」。

誰說,重要嗎?

文章標籤

了了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